首先,祝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法学院二十年取得不俗的成绩,用上午冯果老师的话说,这是中国法学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龙院长带领下,北航法学院二十年时间发展到B +,的确是了不起的成就,衷心祝贺!
我到教务处工作之后,开始思考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从各位院长发言中看,我们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这边有一个特征,就是学生体量大,教师体量大。目前,对于我们来说,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第一方面,是高教格局本身变动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双一流”对我们整个影响非常大,尤其在资源投入上,我们深感压力。之前我做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特别关注各省在“双一流”建设问题上的投入,因为每个地方主政者态度不同,导致资源的配置和支持的力度完全不一样;还有来自于技术发展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就像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压力。第二方面,我们面临地方性特殊问题带来的压力,这个问题其他院校可能都面临不到,我们面临到了,我们所在的地方提出来要搞学科结构调整。以前,这个地方人文社科类的学科点学位授权点非常多,超过整个市学位授权点总数的70%,现在要倒过来,自然科学和理工科达到60%,这两年自然科学和理工类的学科点基本都在增加,强调要为地方产业服务。我们面临法学学科在地方支持的力度上有点弱,甚至某种程度上有可能会有被边缘化的倾向。第三方面,我们在调研老的政法院校时,发现还面临一个问题,即来自于地方生源带来的压力。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求本地高校增加本地生源投入。此外,看了北航法学院师资队伍的构成、人数,以及学生比例,发现综合性院校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没有生师比压力问题,但传统政法院校里普遍面临这个问题。我到学校学习工作了18年,师生比始终是很大的压力。
今天谈法学教育的变革问题,在当下还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压力。2017年法学界最火热的词就是谈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首先举两个例子。前几天上海交通大学郑戈教授来学校做讲座提到,美国这两年申请法学院的学生人数减少了40%多。他推测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美国很多律师事务所和法院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的判例辅助系统,导致法律职业吸引力有所降低。去年我在莫斯科大学访学时,也发现一个很著名的俄罗斯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宣布裁减3000名公司律师,引入法律服务机器人,用它来实现法律文本的全部自动化形成。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律师事务所和法院也在大面积地使用法律人工智能系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线了“
······ |